當前,行業內的項目經理們廣泛關注的《軟件測評報告》,主要源于業主單位與具備國家認可資質的軟件評測實驗室合作開展的“委托檢測”服務。在嚴格遵循相關標準和《任務書》規定的基礎上,實驗室將出具權威公正的《軟件測評報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級檢測報告即為“CNAS軟件測評報告”。
“委托檢測”機制意味著軟件開發廠商將樣品交付給經國家認證的檢測機構——軟件評測實驗室,由其按照國家標準進行嚴格的公證性評測,確保結果具備第三方公信力。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檢測方式旨在對送檢的特定版本軟件產品負責,檢測結果僅對該批次樣品的準確性和質量做出評估。
在實際項目運作中,若軟件產品經歷升級維護,如程序代碼更新或參數配置調整,則原先的《軟件測評報告》不再適用。為保證軟件質量始終處于最新且合規的狀態,項目經理需適時組織針對新版本產品的重新檢測,并取得最新的《軟件測評報告》以驗證產品質量。
此外,我國現行的軟件檢測依據主要參照GB/T 25000.51-2016《系統與軟件工程 系統與軟件質量要求和評價(SQuaRE) 第51部分: 就緒可用軟件產品(RUSP)的質量要求和測試細則》,涵蓋了從功能特性到性能效率等全方位的檢測指標。以此為準繩,各軟件開發廠商的項目經理應深入了解并切實落實軟件檢測流程,確保項目的順利驗收與高質量交付。
軟件測評范圍如下:
1、功能性(首要)
2、易用性
3、可靠性
4、可移植性
5、維護性
6、兼容性(共存性、互操作性、兼容性的依從性)
7、信息安全性(保密性、完整性、抗抵賴性、可核查性、真實性、信息安全性的依從性)
8、性能效率(時間特性、資源利用性、容量、性能效率的依從性)